荣威360销量遇冷背后:一款被时代误伤的好车?

暂无作者

荣威360销量遇冷背后:一款被时代误伤的好车?

荣威360销量遇冷背后:一款被时代"误伤"的好车?

最近在二手车市场闲逛时,偶然发现几辆成色不错的荣威360,价格低得让人心动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款曾经被上汽寄予厚望的车型,如今在街头已经难得一见。作为曾经的"网红车型",荣威360的销量为何一蹶不振?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于是决定一探究竟。

记得2015年荣威360刚上市时,确实掀起过一阵小热潮。我当时在4S店工作的朋友说,展厅里看车的人络绎不绝,尤其是那套inkaNet智能车载系统,让很多年轻消费者眼前一亮。9.99-14.99万的定价区间,正好卡在合资与自主品牌的中间地带,加上"互联网汽车"的概念包装,确实让它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。

但好景不长,随着时间推移,荣威360的销量开始呈现断崖式下跌。从月销过万到后来的三位数,这个下滑曲线令人唏嘘。究其原因,首先就是那套曾经引以为傲的车机系统。说实话,早期的inkaNet用起来就像个半成品——反应慢、功能少、界面丑,我朋友那辆360的车主群里,抱怨最多的就是这个"智能"系统。在这个手机导航已经非常好用的年代,一个不好用的车载系统反而成了累赘。

动力系统也是个槽点。1.5L自吸发动机搭配4AT变速箱,这套组合放在2015年就已经显得落伍。我试驾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:油门踩下去,发动机在吼,车速却慢悠悠地往上爬。更尴尬的是油耗表现,市区轻松突破9L/100km,在同级别中毫无优势可言。后来增加的1.4T车型虽然动力有所改善,但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问题又成了新的痛点。

说到空间,荣威360的表现其实可圈可点。后排腿部空间比同期的朗逸、轩逸都要宽敞,后备箱也足够家用。但问题是,这些优势被粗糙的做工和廉价的用料拖了后腿。记得有车主吐槽说,新车才开半年,内饰就开始出现异响,塑料件的接缝处也越来越明显。这种细节上的瑕疵,让本就不够强势的品牌形象雪上加霜。

最致命的是,荣威360生不逢时。它上市时正值SUV热潮兴起,消费者开始对轿车失去兴趣。而就在同一时期,吉利帝豪GL、长安逸动等竞品相继换代,产品力全面提升。荣威360既没有赶上轿车的末班车,又没能在产品力上形成差异化优势,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。

有趣的是,现在二手车市场上的荣威360反而显现出不错的性价比。3-5万的价格就能买到车况不错的自动挡车型,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是个务实的选择。我认识的一位二手车商说,这些车虽然新车卖得不好,但在二手市场却很受欢迎,主要就是因为价格足够便宜,而且三大件其实还算可靠。

回看荣威360的兴衰史,它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"差点意思"的产品——有亮点,但不够亮;有缺点,又不够致命。这种"中庸"特质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车市,反而成了最危险的定位。如今的荣威显然已经吸取了教训,从RX5到i6,产品力都有了质的飞跃。而荣威360的故事,则成为了中国汽车品牌成长路上的一个生动注脚。

或许,荣威360最大的遗憾,就是它本可以成为一款好车,却因为各种原因与机遇擦肩而过。这也提醒着我们: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,光有好的想法远远不够,执行力、时机、运气,缺一不可。

标签: